九江九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九江九聚网 首页 九江资讯 查看内容

“堵车”是九江的骄傲?网友犀利吐槽,所开药方能否治九江城市病

2021-8-26 17:36| 发布者: 永远大九江| 查看: 5243| 评论: 0

摘要: 九江这么小的城市,怎么老是堵车呢?平时经常开车的小伙伴们,一定吐槽过咱们大九江的道路。也有从外省返乡人员吐槽,人家沿海大城市,人口不知道比我们多多少,密度是我们九江的好几倍,怎么人家都不怎么堵,我们九 ...

九江这么小的城市,怎么老是堵车呢?平时经常开车的小伙伴们,一定吐槽过咱们大九江的道路。也有从外省返乡人员吐槽,人家沿海大城市,人口不知道比我们多多少,密度是我们九江的好几倍,怎么人家都不怎么堵,我们九江就这么点车,竟然经常堵得人心里发慌,还有天理吗?


也有人要说了,大城市堵车不是很正常吗,咱们九江可是“草鸡”国际大都市啊,不堵车才没天理呢。这让笔者蒙圈了,难道,堵车成了大都市的骄傲了?

“堵车”是九江的骄傲?网友犀利吐槽,所开药方能否治九江城市病

为了提醒广大九江市民,笔者在6月份专门写过一篇【避堵指南】,列举了九江最堵的6个路段,提醒广大市民高峰期就不要去凑热闹了。结果,引来很多朋友在评论区做补充,照着补充信息再看地图,直接给笔者吓晕了,按照这么个堵法,高峰期还有出门的必要吗?


当然,本着“传播正能量,共建大九江”的宗旨,吐槽不是关键,探讨问题,才是重点。因为堵车问题,咱们大九江市民的议论可从来就没停过,一起看看大家是怎么议论的。

“堵车”是九江的骄傲?网友犀利吐槽,所开药方能否治九江城市病

九江市人口和车辆都不多,为什么还是会堵车?根据网友的说法,总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道路太窄?


这应该说的是浔阳区吧,放眼九江市经济开发区、九江市八里湖新区,道路宽敞得很嘞。浔阳区作为老城区,建设年代久远,道路规划跟不上时代,这确实很不好办。


但别的城市就没有老城区了吗?人家的老城区道路就那么宽敞吗?笔者曾经多次造访南京“总统府”,那可是南京老城区里的老城区了,虽然节假日旅客太多,确实比较堵,但据多位的士司机介绍,虽然平时车辆也比较多,但并不是特别堵,游客下车就走,车辆最多是行驶慢一点。这就让笔者怀疑人生了,这么老的老城区,还没九江堵,是怎么做到的?


第二,素质太低?加塞、插队,不堵才怪?


这种话拿到台面上来讨论太遭骂了,至少笔者身边的人都认为咱们大九江的市民素质还是挺高的。当然,每个城市都有少数人不讲规矩,这也无法避免。特别是前两年创文明城市,多数人都能很好地遵守交通规则,“车让人”执行得不错。


但还是有车主较真了,怎么就素质高了?好好的斑马线不走,也不管路上有没有车,闭着眼睛就在道路上横冲直撞,这种人到处都是,迟早要出事。


也有市民看不惯车主的,既然车让人,你让人家好好过马路不行吗?喇叭按得叭叭响,发的什么神经?还有将车停在道路中间的,行人倒是能忍,后面的车堵了一长串,你倒是挪一挪啊?


第三,公交不足?


按说,公交线路挺多的,这就有点看不懂了。九江市区人口也就116万,这还是加了柴桑区,31万,还包含了濂溪区那些郊区人口。这么点人总不会就要建地铁吧?话说回来,就算建地铁了,路上就不堵车了吗?

“堵车”是九江的骄傲?网友犀利吐槽,所开药方能否治九江城市病

第四,停车位规划不合理?


本来路就窄,还到处占道画停车位,这不是让道路更堵了吗?本来行驶得好好的,突然前面有辆车停下来,要侧方位停车,后面所有车都要放慢速度绕行,通勤效率肯定高不到哪里去。


当然,也有人说了,不画停车位你就吐槽无处停车,画了停车位你又说影响通勤造成堵车,你怎么就那么难伺候呢?这还真是挺尴尬,根据笔者对发达城市的观察,一般只会在道路较宽的路段画路边停车位,老城区道路狭窄,路边停车位还真不多见,他们是怎么解决停车位的问题的呢?


第五,公共资源太集中?


这也是笔者非常认可的槽点,但凡经常堵车的路段都是公共资源较集中区域。为了“治堵”,许多大城市不断将公共设施向周边剥离,有效分散人群,堵车路段也就没有理由再堵了。


再来看看我们大九江,绝大部分优质的公共设施都集中在浔阳区。就看南门口这么点大地方,九江小学、九江市中心幼儿园、九江同文中学、双峰小学、九江市第二中学、九江市中加友谊学校,稍微再走两步还有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活水医院、九江市外国语学校、小金星国际幼儿园,沿着庾亮路走到大中大步行街还有柴桑小学。


巴掌大的地方,竟然集中了这么多优质教育资源,就算是挖地道、架高架、建空中机场,估计也很难解决堵车问题吧?更何况周边还都是这么窄的道路?


另外,浔阳路、浔阳东路、青年路和庐山南路等板块情况基本都是堵车最严重路段。

“堵车”是九江的骄傲?网友犀利吐槽,所开药方能否治九江城市病

既然提出了问题,总要给点建议吧?你还别说,真有不少朋友支招,提出的众多金点子让笔者也觉得眼前一亮。


第一,取消路边停车位,多建立体停车场。

“堵车”是九江的骄傲?网友犀利吐槽,所开药方能否治九江城市病

这个观点倒是和笔者的观点一致,笔者在前文“@九江交警@九江城管,这样停车真的可以吗?”也提出过类似观点。城市建设是一门空间艺术,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空间,或许应该合理建设立体停车场,充分发挥空间利用率,能够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同时,退位还路,让本就不够宽敞的道路充分发挥通勤作用。


在7月7日,笔者发文“公示来了!九江‘立体停车场时代’或将来临”探讨过,九江市政府似乎已经在朝立体停车场方向在规划。


第二,增加交通摄像头,严惩不规范行车行为,加强教育力度。

不得不说,想要更规范管理道路上的车辆,摄像头真的是好东西。笔者也是经常开车一族,虽然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出行、文明行驶,竟然偶尔也会生出一丝侥幸心理,但想到可能在某个看不见的角落有个摄像头盯着自己,最终还是打消念头,变得规规矩矩。你别杠,相信你一定也有过类似想法。


第三,在堵点增建立体人行天桥或地下人行通道。

建议在长虹大道雅格泰路口、青年路路口和十里大道路口修建多通式人行天桥或简易人行天桥,实行人车分离,为堵点减压,为市民及游客营造一个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堵车”是九江的骄傲?网友犀利吐槽,所开药方能否治九江城市病

针对这一建议,九江市自然资源局还专门作出回复,建设人行天桥需要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论证,能否建设取决于多个方面。一是交通流量状况。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需满足横过交叉口的一个路口的步行人流量大于5000人次/h,且同时进入该路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大于1200辆/h。二是建设空间情况。根据《城市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要求,人行天桥或地道的梯道或坡道占用人行道宽度时,应局部拓宽人行道,保持人行道原有宽度;条件受限时,应保证原有人行道40%的宽度,且不得小于3m。此外还有城市景观、城市近远期建设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根据上述标准,长虹大道雅格泰路口、长虹大道十里大道路口均满足建设条件,但需要和轨道交通1号线及长虹大道快速化改造一并事实,长虹大道青年路路口唯一不达标的是道路只有20米宽,人行道只有3米宽,不具备建设空间条件。


第四,公共资源向周边新区剥离。

网友探讨了广州和深圳的城市规划,其中提到几乎所有优质资源都较分散,而且均位于后开发区域,道路交通规划合理,自然能更好缓解拥堵。这或许和他们本身就是年轻城市有关,城市道路规划本来就十分先进。

但九江的城市扩建也十分迅猛,随着九江市进入新两湖时代,一方面,第一人民医院总院落落户八里湖新区,另一方面,九江市中医院落户浔南板块,其他主要优质公共资源却还是集中在旧两湖周边,实在和环八里湖赛城湖建设大九江的规划不同步。也让浔阳区交通堵塞迟迟得不到解决。

“堵车”是九江的骄傲?网友犀利吐槽,所开药方能否治九江城市病

上面整理探讨了广大网友对九江交通的吐槽和建议,笔者看来,正是大家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爱,才会对这个问题持续探讨,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堵车”是九江的骄傲?网友犀利吐槽,所开药方能否治九江城市病

换个角度看,近十年来,九江的城市格局已经扩大太多了。根据九江市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濂溪区人口378460人,占全市人口比重8.23%;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187004人,占全市人口比重4.07%;八里湖新区人口74052人,占全市人口比重1.61%;柴桑区人口266849人,占全市人口比重5.8%;浔阳区人口仅257903人,仅占全市人口比重5.61%。


根据九江市政府公开信息,九江市城区含浔阳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八里湖新区、濂溪区、柴桑区总人口为1164268人,浔阳区人口占市区人口比重仅22.15%,不到四分之一。


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客户端|手机版|Archiver|九江九聚网 ( 赣ICP备14005607号-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GMT+8, 2024-11-23 16:10 , Processed in 0.045908 second(s), 16 queries .

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客户端|手机版|Archiver|九江九聚网 ( 赣ICP备14005607号-2 )

GMT+8, 2024-11-23 16:10 , Processed in 0.0459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2001-2013 Comsenz Inc.